许多刚开始用 flomo 的共建者们,很快就能感受到记录无压力的欣喜。但是随之而来的会有一些常见的困惑:
- 现在这么零零碎碎记下去,将来怎么输出啊?
- 输出(写东西)好辛苦啊,有什么更简单的办法?
- 我该如何和 xx 软件对接来输出啊?
其实有许多词汇,背后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,我们并非全然的理解,仅是有一个模糊的大众共识而已 —— 比如「输出」这个词。
可能看到这个词对应的就会想到:写文章,写公众号,录播客,拍视频,日更,月更,写书 —— 继而又会想到:我文笔不好怎么办,写的东西没人看怎么办,没时间写怎么办,写错了被人嘲笑怎么办,害怕镜头怎么办 —— 最终就会变成了:既然输出好复杂好困难,现在记录这些东西似乎也没什么意义,我去看看有什么更方便的工具吧……
这并非是指责大家做错了什么,而是我们对「输出」这个词的理解可能不够周全 —— 谁说每个人都必须成为文采飞扬的作者呢?难道输出只是自媒体人的特权么?
所以这篇文章就想和大家分享下关于输出的一些思考,不全面,但希望能给你提供一种截然不同的观点。
#输出是为了更好地决策
阅读这篇文章的,大多数应该都是知识工作者了。知识工作者本质应该关注于产出质量而非数量,就像我们关心老师教会了学生什么,而不是教了多少人。
知识工作者的「产出」,往往就是一个更好地「决策」。西蒙赫伯特在《人类活动中有限的理性》中提到,人们是如何做决策的:
- 决策不是生活中广泛问题的综合选择,而是某些具体的事件。决策看似同等重要,但默认会假设和其他事项无关(比如买汽车和晚上吃饭是两件事)
- 当你决策时,无论多么重要,对未来的具体详情都不是了然于胸的,无法遇见所有可能性。
- 决策付出的努力,大多数耗费在了解事实上(外在的事实和内在的主观偏好)
那么写 MEMO 和决策有什么关系呢?举个简单的例子:
随着年龄渐长(对了,我是楠叔,请别把我当做小姐姐……),我还没有配置任何个人保险,这对于家庭来说有一定的风险。但和大多数人一样,我一直提不起来兴趣研究 —— 毕竟这个行业的口碑并不好,而且爸妈经常被忽悠,天然的就对这个事情有一些偏见,所以就一直没有「决策」。
后来「有知有行」学习投资第一课时,又一次看到了关于「保险」相关的知识,当时已经有了在 flomo 做随笔记的习惯,简单的摘抄如下:
但这个记录并没有引起我的什么「决策」,只是在脑子里种下了一个小种子 —— 保险不是怕死的人才买(可笑吧,我居然之前是这么想的),而是为了整个家庭的安全,而且作为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,保护好我自己便是照顾好家人。
过了些日子,和老朋友在江边散步,意外的聊起来了这个事儿,他比较爱研究保险和投资之类的东西,滔滔不绝的给我科普了一个多小时,当时记录的 MEMO 如下:
在这次谈话中,他算是把基础的保险常识给我讲清楚了 —— 尤其是对于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作用,以及一个错误的观念纠正:保险额度不是越高越好,而是根据自己的收入量力而为(注意:这里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请自己判断)。
以上只是两个例子,还有一些零散的积累,让我慢慢地对这件事有了一个 「决策」产生 :年龄变大加上开始创业,必须在今年内配置上一些保险降低家庭财务风险,哪怕不全不完备,但也总比无保险强 —— 毕竟没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。
上述过程中,我没有「输出」任何文章、播客、视频,但是却由于一点点的积累,让我做出了一个「决策」,即配置人身保险。对于我们来说,这就是一种输出,而如果没有日常的积累和记录,恐怕永远抽不出时间来学习相关知识,也不会意识到问题的必要性。
所以,作为知识工作者,你的工作成果就是决策。但问题在于,你不能强迫自己思考的更快,只能提高决策质量,而不能加速。所以我们能看到:
- 决策质量的前提,便是有充分的信息;
- 充分的信息背后,是来自于日常的不断积累;
- 不断地积累,源自于无压力的记录
试想上述内容不是 MEMO,而是保存了几篇上万字的文章,或者几堂付费课程,恐怕也很难吸收;而和朋友的闲谈,如果没有及时的记录,恐怕也早就忘记。
这便是日常用 flomo 记录的意义,不在于写出漂亮的文字,而是做出更好地决策。
#输入就应该大于输出
除了上述说的「输出 = 做出更好地决策」之外,当我们确实要「写东西」时,也会有一些误区,比如常见的问题是:我记录的这些东西将来用不到怎么办;我已经写了几十条 memo 了,还不知道怎么输出,我还应该记录么?
之前看到冰哥(XDash)翻译的《Walking as a Productivity System | 步行作为一个生产力系统 (opens new window)》,其中有一段话很打动我:
如果你想写一本80000字的小说,而你只写了80000字,这也许是可以接受的。但是如果你写了30万或者40万字,然后把它减少到8万字,几乎可以肯定这会是一本更好的小说。
我们在 flomo 中记录的东西,势必有许多的内容是「用不到」,或者「孤零零」的。这并非有什么问题,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,总要做一些「无用」的事情,才能找到自己的意义,毕竟「功不唐捐」。
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也许并不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输出,而是我们积累的并不够,看到的问题不够全面,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。倘若当一个领域积累了超过 1000 张 MEMO 的时候,许多问题就百忧冰解了 —— 毕竟在之前的周刊中 (opens new window)也提到过,所谓专家也不过是只有五万个知识块( 假定一条 MEMO 是一个知识块 )
一个事实:任何漂亮的输出工具,都不能帮你解决输入过少的问题。而多数时候,难以输出的问题往往是后者。
#一些输出的例子
会有很多共建者提问:我记录了很多东西,没有找到「输出」的模式。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把输出当做篇篇 10w+ 的文章,而是将近期的 flomo 内容按照主题汇总,然后在任意平台/工具上开始这样简单的输出形式(或者说是拼装更贴切),坚持半年以后,你会惊讶地发现:原来我的输出能力这么强。
下面是一些共建者利用 flomo 积累并输出的案例供大家参考,相信有更多 flomo 的共建者们已经开始了,如果你坚持了三期以上,也欢迎给我们投稿 —— 没必要在文中提到 flomo,只要是利用 flomo 帮你输出的,就好。(加微信 Plidezus)
增长黑客范冰:增长岗位的 30 岁职业困境(opens new window)
Ponge:Testoday Newsletter No.008(opens new window)
于惊雷:管理信息的摄入与输出(opens new window)
Bigspong:6月总结|一场克服羞耻心的练习(opens new window)
放下对未来的恐惧和焦虑,把当下的所思所想记下来,才是最关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