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段时间没发过 bemani 相关的微博了,今天发一个。

可能很多人都知道wac是拉赫马尼诺夫的粉丝,但他的著名大boss曲《音楽》,主要的灵感来源哪里呢?我这两天无意中发现了可能的答案——不是拉赫,而是柴可夫斯基的《第三号钢琴协奏曲》。

理由如下:
1、两首曲子的确有个别地方相似度非常高;
2、wac在曲目说明中疑似有相关的捏他:这曲子原标题叫“未完成ピアノ協奏曲第2番『人生いろいろ!』”。

钢琴协奏曲好理解,但“人生”是哪来的呢?
这就不得不提到老柴这部钢协的来源:众所周知,老柴只有6部完成的交响曲作品,但其实老柴在第6号交响曲(悲怆)之前,本打算创作一部降E大调交响曲的(后人整理补齐后,赋编号为第7号交响曲)。中途写了一部分又觉得不满意,就把一部分音乐素材改编成了这部《第三号钢琴协奏曲》(Op. 75)。

而原本这部降E大调交响曲的副标题是什么呢?
《人生》(жизнь)。
我觉得这不是巧合吧。如果是的话也太巧了。

题外话,这部第三号钢协,老柴生前只完成了一个乐章,后来作为Op. 75出版。老柴去世后,由他的学生塔涅耶夫主持编纂,将可能是剩余两个乐章的未完成手稿进行配器工作,最后作为单独的《行板与终曲》(Op. 79)出版。Op. 75和Op. 79可以合并演奏,作为一部完整的三乐章钢琴协奏曲,但老柴生前并没有相关的表态


原文:我有段时间没发过be… - @播磨小町的微博 - 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