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了数,恶性事件七天内发生了四起。这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,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什么?作为普通人的我们(包括写不了报道的记者)又能做些什么?今天想出一个最简单的答案:从最微小的善意行动开始,给这个社会上润滑剂。
我从自己最近的行动开始举例。比如:
1、进出餐厅、商场等公共场所,拉起门或拨开塑料挡帘时,注意给后面的人留门,并在对方进门时微笑一下。
我在欧洲时发现,没有例外,去的每个场所的每一个人都会给后来的人留门并微笑,大家会互道谢谢。但在北京往往不会这样。最近冬天很冷,很多餐厅的门平常都关着,有时前面的人拨开挡帘直接就进去了,帘子会像一个巴掌一样甩到我脸上。有时我忍不住想,如果一个心情本来就很不好的外卖员,一天进十个餐厅取餐又被甩十个巴掌,ta是不是会更崩溃?
2、在你自己能量允许范围内,给能接触到的每个人提供情绪价值。
这招是我从朋友们身上学到的,她们点餐时会突然告诉服务员,“你今天的眉毛画得真好看”,或者夜晚打车时会跟司机闲聊,“这么晚了你还在出车吗?今天生意怎么样?”这其实类似于国外的small talk,问问周围的人你今天过得怎么样,再提供一些反馈,天呐真是太辛苦了,跑这么多单,你真的很厉害。
我亲身观察,那位被夸眉毛好看的女服务员,真的会因为这句小小的夸奖开心很久很久。我自己最近采访时也尤其注意反馈,不要只问问题,要给情绪支持。我最近常说的话是,“你真的很不容易”,“你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”。
大家还可以提供更多【微小善意行动】的例子。
据我观察,许多恶性事件的起因都是很小的口角和争吵,谁也说不清楚,到底哪一句话是压垮一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我们必须认识到,每个人的生活当下都是粗粝而艰难的。这样的人们相互挤压碰撞,造就了一个摩擦力很大的社会,而我们向来缺少这些小小的善意作为兜底。
请大家相信,在当下你的每一个小小的微笑,每一句对陌生人的关心、夸奖和力所能及的帮助,都可能给人带来一天中唯一的安慰。每一个微小的善意,都是粗粝社会中最稀缺的润滑剂。